關於醫家<周臣>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臣與《厚生訓纂》之中醫養生探微

周臣其人
周臣(字在山),明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曾任衢州知府。後因患瘍疾(中醫指瘡瘍腫毒之症)致仕休養,遂潛心研習醫理,輯錄養生要旨,編纂《厚生訓纂》六卷(1549年刊行)。其書融匯儒醫思想,結合實用醫技,反映出明代士人「醫道通儒」的傳統。

《厚生訓纂》之體例與中醫內涵
該書以「厚生」(源自《尚書》「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為宗旨,分列「育嬰」、「飲食」、「起居」、「御情」、「養老」等篇,體現中醫「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學觀,其內容特點如下:

  1. 育嬰篇
    承襲宋代《小兒藥證直訣》等兒科專論,強調小兒「稚陽未充,稚陰未長」的生理特點,收錄嬰兒調乳、避風邪及驚風外治法,反映明代對「小兒純陽之體」的調護認知。
  2. 飲食養生
    援引元代《飲膳正要》「食治」思想,辨析食物四性(寒熱溫涼)與五味(酸苦甘辛鹹)對五臟的補瀉作用,如「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等季節飲食法,契合《黃帝內經》四時調攝理論。
  3. 起居調攝
    結合《黃帝內經》「起居有常」之說,詳述晨昏作息、房室節度與導引按蹻之法,其中導引術融合道家「小周天」呼吸法,體現明代氣功養生與經絡理論的結合。
  4. 御情篇
    以《三元延壽參贊書》為本,闡釋「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極皆傷臟」之理,提出「以理勝情」的調神觀點,與張景岳《類經》「情志內傷」論互為呼應。
  5. 養老專論
    發揮《千金要方》養老方藥之學,主張老年「陽氣日衰」應溫補脾腎,收錄膏方、藥粥等緩補之法,並強調「形神共養」以延年。

學術價值與影響
《厚生訓纂》雖為輯錄之作,然其以「簡易實用」為特色,將深奧醫理轉化為士庶可循的日常規範,推動中醫養生學的世俗化。書中援引多部散佚醫籍如《養生雜纂》,亦具文獻保存之功。其融合儒醫倫理與道家養生術,呈現明代中醫「三教合一」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