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周芳筠」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清代醫家周芳筠,字書常,江西南豐人氏。自幼聰穎好學,弱冠之年即通曉經史之餘,更潛心岐黃之術,於《內經》《難經》諸典籍皆有深研,尤精傷寒溫病之辨治。
咸豐同治年間(1862-1874年),江南時疫大行,周氏遍覽《溫熱論》《疫疹一得》等醫籍,參合臨證所見,創制清瘟化濁湯、解毒活絡飲等方,其方以黃芩、黃連為君藥清瀉火毒,佐以藿香、佩蘭芳香化濁,更入赤芍、丹皮涼血散瘀,活人無算。每遇貧病交加者,非但施診不取分文,更自備藥餌相贈,鄉里感其德,尊為「周善人」。
其診治特色首重望色辨舌,凡溫病初起必察舌質絳否、苔膩厚薄,以定衛氣營血之傳變;次重脈診,尤善從弦滑數脈中辨少陽陽明合病。用藥推崇「輕清透邪」之旨,常以銀翹散、桑菊飲為基礎化裁,配合嶺南道地藥材如廣藿香、綿茵陳等,取「因地製宜」之效。
周氏臨證筆札《疫證治驗錄》載有「暑濕內伏、新寒外束」證治案例,首創疏表化濕兼清裏熱之法,較吳鞠通「三焦辨證」更重表裏雙解,後世醫家評其「深得葉桂透邪外出之妙」。雖未見專著傳世,然其學術思想對晚清贛東醫派影響頗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