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冠>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冠與《痘疹精詳》之醫學貢獻
醫家生平
周冠,字甄陶,清代醫家(生年不詳-1803年),湖南耒陽(舊稱「來水」)人。其博通醫典,臨證多驗,尤長於痘疹之治。晚年專研兒科痘疹,推崇明代醫家聶久吾(聶尚恆)之學說,認為雖有張遜玉、朱純嘏等醫家闡發聶氏理論,然其著述或失之散漫,或詳略未當,遂決意整理纂述。
學術淵源
周冠承襲聶久吾《活幼心法》之學術脈絡,聶氏為明代痘疹大家,主張「以補為瀉」,強調調理氣血、扶正祛邪。清代痘疹學派分岐,周冠折衷各家,取張遜玉《痘疹正宗》、朱純嘏《痘疹定論》之長,融合己見,注重辨證與時序調治。其學術特點在於:
- 分期論治:依痘疹發展階段(發熱、見點、起脹、灌漿、收靨、結痂)制定治法,注重氣血盛衰與毒邪透發之關係。
- 詩歌體例:將醫理化為韻文,便於記誦,如「熱輕毒輕兮,痘出必疏;熱重毒重兮,痘出必稠」等,反映中醫「象數思維」之應用。
- 藥性調和:善用溫補而不泥古,如對氣虛頂陷者,主張參、芪配合升麻;血熱紫黯者,則以紫草、紅花涼血活血,體現「疏托並用」之特色。
著作《痘疹精詳》
成書與刊行
《痘疹精詳》成書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其弟周冕亦通醫理,於嘉慶十年(1805年)增訂刊行。全書以詩歌為體,輔以注釋,分述:
- 痘疹辨治總綱:區分順逆險三候,強調「察形色、辨部位」。《醫宗金鑑·痘疹心法要訣》與之呼應,然周冠更重地域性濕熱證治。
- 變證處理:如「痘毒攻目」用穀精草、密蒙花;「痘瘡潰爛」以黃連、滑石外用,反映清代外科用藥之發展。
- 預後調攝:提出「漿足忌溫補,痂落防食復」,符合《黃帝內經》「食復」「勞復」之戒。
學術價值
周冠將聶氏「護陽為本」思想與清代溫病學說結合,如重用生地、玄參防熱毒耗陰,顯示其融合傷寒與溫病兩派之嘗試。書中記錄湖南地區溽熱氣候下痘疹特點,為地域醫學研究提供實例。
影響與評價
周冠之貢獻在於系統化痘疹理論,使聶氏學說更趨實用。其詩歌體裁影響後世,《麻疹闡注》等書亦仿此形式。弟周冕於增訂時補入臨證醫案,強化實證性,使該書成為清代痘疹學承先啟後之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