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周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紀:中醫五運六氣理論中的時間週期
周紀是中醫五運六氣學說中重要的時間計算單位,源於《黃帝內經》對天地陰陽變化規律的系統性描述。這一概念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將人體生理病理與自然環境變化相聯繫的整體觀。
周紀的概念淵源
在《素問·天元紀大論》中明確記載:「上下周經,其有數乎?……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這段經文揭示了周紀的數學基礎:
- 一紀相當於30年
- 一周相當於60年(即兩個「紀」)
這種時間劃分法建立在天地陰陽變化的周期性基礎上,是天干地支相配合的結果。干主五運,支主六氣,天地相合,陰陽相配,形成完整的時間循環系統。
五運六氣與周紀的關係
周紀的計算與五運六氣密切相關:
- 五運系統:以天干(甲、乙、丙等十干)為基礎,每兩干代表一種運氣,共五運,十年完成一個小循環
- 六氣系統:以地支(子、丑、寅等十二支)為標記,六年完成一個循環(因每年主氣有六步)
五運與六氣的最小公倍數為30(5×6=30),故以此作為「一紀」的基本單位。三十年間,五運系統循環6次,六氣系統循環5次,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氣候周期。
周紀的醫學意涵
中醫理論認為,周紀的周期性變化對人體健康有重要影響:
- 氣候預測:通過周紀計算可推測特定年份的氣候特徵,預判可能流行的疾病
- 體質變化:人的體質隨著周紀的運行會產生相應變化,體現「天人相應」思想
- 疾病預防:掌握周紀規律有助於針對性養生,提前預防季節性疾病
在臨床應用上,周紀理論常與司天在泉、主客加臨等五運六氣推演方法相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中醫氣象醫學體系。歷代醫家如王冰、張景岳等都對這一理論有深入研究和發揮,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中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