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周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經

定義
周經為中醫婦科生理學名詞,指女子月經每年僅行經一次,屬特殊生理現象,相較於常人每月一行之規律,週期明顯延長。此現象雖異於常態,然若無伴隨其他病徵,多視為先天稟賦所致,而非病理表現。

古籍記載
清代醫家夏福康於《女科知要》中明確提及:「有一年一行謂之周經,此皆生理上之特異,非關病也。」其說法指出,周經本質為個體生理差異,與「避年」(指月經每兩年一行)同屬罕見但非疾病之範疇。此類記載反映中醫對月經週期的觀察,注重個體先天體質與陰陽氣血之調和。

中醫理論探析

  1. 氣血調節
    中醫認為月經週期受「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調控,周經可能因先天腎氣充盈與否、衝任二脈氣血運行較緩所致。腎主生殖,若腎氣疏泄節奏緩慢,或衝任脈道氣血蓄積週期延長,則經水應期而下的間隔隨之延後。
  2. 臟腑功能關聯
    除腎氣外,肝之疏泄與脾之統血亦影響週期。肝藏血而主疏泄,若肝氣平和而不急迫,血海滿溢速度減緩;脾土健運而氣血生化從容,經血不妄行,亦可能形成年週期之經候。
  3. 體質辨異
    《黃帝內經》提及「月事以時下」為常,然人之稟賦各有偏勝。周經者或屬「陰平陽秘」之態,氣血調和而無需頻繁疏泄,故經水蓄久而後行,此類體質多見於形體壯實、起居安和者。

與避年之區別
周經與「避年」皆屬月經稀發之生理現象,然週期長短不同:

  • 周經:一年一行,週期固定。
  • 避年:兩年一行,週期更長。
    二者均強調「非病」特質,但古籍提示需與「血枯經閉」等病理性閉經鑑別,後者多伴隨形體消瘦、面黃髮脫等虛損徵兆。

現代觀點參照
現代醫學中,類似週期可能涉及下視丘—垂體—性腺軸調節異常,或遺傳性月經稀發。然中醫仍從整體觀出發,重視此類體質之氣血平衡狀態,若無不適,不強行干預。

附錄相關名詞

  • 天癸:腎中精氣充盛後化生的生殖物質,主導月經與生殖功能。
  • 衝任二脈:隸屬奇經八脈,直接調節女子胞宮氣血,為月經生成之關鍵通路。

周經之論述,體現中醫「因人辨異」之思想,強調生理現象的多元性,與病理變化需嚴格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