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靖庵>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靖庵為清代中醫名家,湖南長沙人士,活躍於道光年間(1821-1850年)。其生平雖未見詳載於正史,然所著《靖庵說醫》二卷,足見其於中醫理論與臨證實踐之造詣。此書內容涵蓋四診八綱、臟腑辨證等中醫核心理論,尤重脈診與藥性配伍之道,體現了清代湖湘醫派重視臨證實效的特色。
考其學術淵源,周氏當承襲《內經》《傷寒》要旨,書中論及"六經傳變"時,強調"三陰三陽氣化樞機",此說與張仲景《傷寒論》一脈相承。其處方用藥多取法李東垣《脾胃論》,注重升降浮沉之氣機調節,尤善以輕清之品解鬱滯,如用香附、蘇梗等藥疏通肝脾,此法頗具湖湘地域用藥特色。
《靖庵說醫》特別闡發"五行生剋在診療中之具體應用",提出"肝病當先實脾,而健脾須佐疏肝"的治療原則,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書中記載多則醫案,辨證時注重舌象與脈象合參,如描述"弦滑脈主痰飲"時,特別指出須察舌苔之厚膩與否以為佐證,此種診法在清代溫病學派影響下更顯精微。
其藥論部分詳析湖湘道地藥材應用,如對湘潭枳實、邵陽厚朴的炮製與臨床區別有獨到見解。另載有特殊製劑法,如"九製香附"的具體工序,反映清代中藥炮製技術之發展。書末附"婦科調經八法",將傅山《傅青主女科》學說與當地民間驗方相結合,呈現清中期婦科診療的地方性特色。
此書現存版本較罕,道光年間原刊本藏於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光緒年間湖南書坊曾有重刻本。作為清代中期湖湘醫學的代表著作,《靖庵說醫》不僅保存了地域性醫療經驗,更展現了中醫理論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傳承與創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