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魁>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魁,清代著名醫家,字杓元(一作芍園),號澹然子,江蘇江寧(今南京)人。其醫術精湛,尤擅痘科(天花診治),臨證時即使患者痘疹未顯,亦能預判病情輕重、生死吉凶,救治患者無數,譽滿杏林。

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

周魁深研溫病理論,以戴天章《廣溫疫論》為宗,兼採各家學說,對瘟疫病原及溫熱病證辨析有獨到見解。其學術思想強調「辨證求因」,尤其重視瘟疫與一般溫病之區別。他指出,瘟疫雖屬溫病範疇,然其病因多為「癘氣」(癘疫之邪),具有強烈傳染性,與普通外感溫熱之邪致病機理不同,治療上需分途而治。

著作《溫證指歸》

其代表著作《溫證指歸》四卷(成書於1799年),系統梳理溫病(含瘟疫)之病因、病機及辨證綱要,內容涵蓋:

  1. 病原辨析:區分「時行溫疫」與「非時行溫熱」,強調瘟疫之「癘氣」特性,並論及氣候異常(如「乖戾之氣」)與疫病流行的關聯。
  2. 診斷要訣:提出「未病先審」的預判思路,重視舌診與脈象的動態變化,如舌質絳紫、脈象濡數等對溫病傳變的提示作用。
  3. 治療綱領:主張瘟疫初期宜疏利透邪,中期清熱解毒兼顧護陰,後期則注重養陰復脈。對於痘科,提倡「扶正透毒」法,結合患者體質調治。

影響與貢獻

周魁之說豐富了清代溫病學體系,其對瘟疫「癘氣致病」的闡述,深化了中醫對傳染病的認識。《溫證指歸》一書融合理論與臨證,為後世溫病辨治提供重要參考,亦彰顯其「以證為歸」的務實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