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履靖>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履靖(生卒年不詳),字逸之,號梅墟,別稱梅巔道人,明代著名醫學家、養生學家,浙江嘉禾(今屬嘉興)人。其學術涵蓋本草學、食療養生及導引氣功,尤擅藥物炮製與養生實踐,著述兼具醫學實用性與道家養生理論特色。
本草學與食療貢獻
周氏深研藥性炮製,所著《茹草編》(1597年)四卷,系統收錄野菜藥用價值,反映明代「藥食同源」思想,書中詳記植物形態、採製時令及療效,兼附插圖,為民間食療重要文獻。另撰《續易牙遺意》(1582年)一卷,承襲元代《易牙遺意》之脈絡,專論食物烹製與藥膳配伍,強調「以膳為養」的預防醫學觀,如載錄茯苓糕、山藥粥等方,體現調理脾胃的養生原則。
養生導引之學
周履靖精通道家養生術,編纂《夷門廣牘》叢書,其中「尊生」類收錄多部功法典籍:
- 《金笥玄玄》一卷:闡述內丹修煉要訣,結合《黃帝內經》「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理論,倡導吐納與存想並修。
- 《赤鳳髓》三卷:輯錄歷代導引術,收「五禽戲」、「八段錦」等圖解,強調「形氣相須」的運動養生觀,動作設計契合經絡循行。
- 《益齡單》一卷:集道家延年方藥,如枸杞煎、松脂丸等,注重補益肝腎以固先天之本。
- 《唐宋衛生歌》:以歌訣形式綜論養生避忌,如「齒宜常叩,津宜常咽」等,融合孫思邈《千金方》攝生思想。
學術特色與影響
周氏學說貫通醫道,其養生理論以「養陰慎陽」為核心,如《赤鳳髓》導引法重視寅時練功以順應陽氣生發;《益齡單》用藥多取甘潤之品,符合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所著文獻保存大量散佚養生功法,對明清導引術發展有承先啟後之效,亦為研究明代江南醫家養生文化的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