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世翰>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世翰(生卒年不詳),字士和,明代敘州(今四川宜賓)人,為十六至十七世紀著名醫家。其醫理精湛,尤擅藥性辨析與血證論治,曾撰藥學專著,部分內容經倪朱謨採錄,輯入《本草匯言》,為後世中醫藥學重要參考。

學術思想與貢獻

周氏論述血之生理,承襲臟象學說而有所發揮。其言:「血之為物,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納於肝,宣佈於肺,施洩於腎,分屬衝任,灌溉一身。」此說融合五臟功能與奇經理論,強調血之生成、統攝、儲藏、運行及調節,乃五臟協同所主,而衝任二脈為血海,關係女子經孕產育,為明代婦科理論之深化。

臨證用藥特色

周氏精研紅花效用,提出「量效關係」之辨證觀點:

  • 少用養血:紅花性溫味辛,少量可助血行而不傷正,適於血虛兼瘀之證。
  • 多用行血:量增則破血力顯,用於瘀血閉阻之痛經、癥瘕。
  • 過用耗血:警示過量易致「血行不止」,符合「中病即止」之治則,與《內經》「無使過之」呼應。

此論不僅指導紅花臨床應用,更反映明代醫家對藥物劑量精準化之追求。

對後世影響

周氏血生理論補益了李杲「脾胃生血」與朱震亨「肝血鬱滯」之說,促成明清溫病學派對營血分證之探討。其紅花用量分級,啟發後世如《醫宗金鑑》等對活血藥分階使用之規範。雖原著散佚,然透過《本草匯言》保存之片段,足見其結合臟腑理論與藥物實踐之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