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膽囊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膽囊點

膽囊點,又稱膽囊穴,屬經外奇穴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當陽陵泉穴下1至2寸處,按壓時常有明顯痛感。此穴深層分布有腓淺神經,淺層則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支通過。

在中醫學理論中,膽囊點與膽腑功能密切相關。膽為六腑之一,主決斷,儲藏並排泄膽汁,協助脾胃消化。若膽腑功能失調,可能導致膽囊炎、膽石症或膽道蛔蟲等病症。刺激膽囊點可疏通膽經氣血,緩解膽腑鬱滯,改善相關症狀。此外,此穴亦可用於下肢麻痹或癱瘓的輔助治療,因其所在經絡循行經過下肢,具有調和氣血、舒筋活絡之效。

針刺膽囊點時,通常直刺1至1.5寸,以得氣為度。臨床上,此穴常與陽陵泉、日月、期門等穴配伍使用,以增強疏肝利膽之效。從經絡學說來看,膽囊點雖為經外奇穴,但其作用與足少陽膽經相通,故能調節膽腑功能,並影響與之相表裡的肝經,進一步協調全身氣機。

在診斷上,膽囊點的壓痛反應亦可作為膽系疾病的參考指標之一,體現中醫「以痛為腧」的取穴原則。此穴的應用,展現了中醫經絡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尤其針對膽腑相關疾患,具有重要的治療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