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廷燮>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廷燮(清代醫家)

:載陽
籍貫:四川井研

周廷燮幼年習儒,後轉攻醫學,專研張仲景之學四十餘年,深得《傷寒論》奧旨,臨證療效顯著。其學術思想力主「調中」,反對當時醫家過度拘泥滋陰之風,強調中氣為人身之本,治病當以調和脾胃、斡旋中焦為要。

學術主張與貢獻

  1. 調中學說
    周氏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中氣失調,則百病叢生。其臨證善用健脾和胃、升清降濁之法,尤重《傷寒論》中建中湯、理中湯等方義,並加以發揮。
  2. 傷寒理論
    周氏深研仲景之學,主張六經辨證須結合臟腑氣機,尤其重視陽明、太陰二經與中焦之關係。其著作《傷寒庸解》二十四卷,系統闡釋六經傳變規律,並批判當時醫家誤解陰陽、妄投滋膩之弊。
  3. 脈法與藥解
    所著《脈法》兩卷,強調脈象需結合望聞問切四診,尤重胃氣有無;《藥解》兩卷則詳述藥物性味歸經,側重脾胃用藥,如人參、白朮、茯苓等,闡明其調中作用。

著作

  • 《傷寒庸解》二十四卷
  • 《傷寒解意》四卷
  • 《醫鏡》四卷(集臨證心得與醫案)
  • 《藥解》兩卷
  • 《脈法》兩卷

晚年事跡

周氏晚年授徒傳學,應犍為縣之邀設館任教習,然於途中染病而逝,享年七十。其學說對清代中醫理論與臨證實踐影響深遠,尤為川派醫家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