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學海>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周學海(1856-1906年),字澄(瀓)之,一字健之,是浙江建德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後來擔任內閣中書官職,並成為浙江候補道。他不僅精通儒學,還精通醫學,尤其在脈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著有《脈義簡摩》八卷,《脈簡補義》、《診家直訣》、《辨脈平脈章句》各兩卷(後人合刊為《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他對宋元時期的醫學家有很高的敬仰,在史堪、張元素、劉完素和滑壽之的理論上都有評註。他接受了張璐和葉桂的影響,對曾著《溫熱論》、《幼科要略》、《葉案存真類編》進行評註。

周學海在江淮地區行醫時治療了許多疑難雜症,取得了卓越的治療效果。他廣泛閱讀各種醫學書籍,廣泛採集各家之言,歷時三十年(1891-1921年)編纂成《周氏醫學叢書》三集,包括了三十二種醫學著作,共有一百八十八卷,被認為是中醫叢書的佳作。

周學海主要的醫學成就體現在脈學領域。他認為脈學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並提出了“脈學六要”,即明辨陰陽、審察虛實、察其來去、察其浮沉、察其長短、察其滑澀。他還根據不同的脈象將脈分為九種,並對每種脈象的臨床意義進行了詳細論述。

周學海的脈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許多後來的醫學家如張錫純、程門雪等都在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繼承。

此外,周學海還在其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深入研究了《黃帝內經》等古代醫學典籍,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還著有《醫學叢書》三集,收錄了三十二種醫學著作,共一百八十八卷,被譽為中醫叢書中的佳作。

總之,周學海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他對脈學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對後世有重要的影響,被譽為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