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膽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膽募
膽募為經穴別名,即日月穴,屬足少陽膽經之募穴。募穴為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腧穴,主治相應臟腑病證。膽募(日月)位於人體上腹部,具體位置在第七肋間隙,距前正中線旁開約四寸處(或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
膽募(日月)之功能與主治
- 疏肝利膽:
膽募為膽經之募穴,與膽腑直接相應,主要調理膽腑功能,主治膽囊炎、膽結石、膽道蛔蟲症等膽系疾患,可緩解脅肋脹痛、口苦、黃疸等症狀。 - 和胃降逆:
膽氣不舒常影響胃氣,日月穴亦能調和中焦,改善嘔吐、呃逆、消化不良等胃氣上逆之證。 - 疏泄少陽:
膽屬少陽,主樞機,日月穴可調節少陽經氣,輔助治療少陽病相關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症。
膽募與經絡之關係
膽募(日月)為膽經之氣所聚,與膽俞穴(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前後相應,形成「俞募配穴」,臨床常配伍應用以增強疏肝利膽之效。此外,膽募亦與期門穴(肝之募穴)相鄰,二者協同可調理肝膽氣機,適用於肝膽同病之證。
刺灸法
膽募穴可針刺或艾灸,針刺時宜斜刺或平刺,深度約0.5~0.8寸,避免深刺傷及內臟。艾灸多用於寒證或虛證,以溫通膽經氣血。
古籍記載
《針灸甲乙經》載:「日月,膽募也,在期門下一寸五分。」後世醫家明確其定位,並強調其治療膽腑實熱、氣滯之效。《醫宗金鑒》亦指出,日月穴主治「膽家一切證」。
此穴在臨床應用廣泛,尤其於肝膽疾患及消化系統病症中具重要地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