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雅南>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雅南(1880-1940年)醫家生平與學術成就

周雅南,清末民初著名醫家,祖籍天津,生於醫學世家。自幼習儒,為清末諸生,博通經史,尤精詞章與書法,兼擅醫術。其學術根柢深厚,融貫文史與醫學,臨證注重經典理論與實踐結合,對《黃帝內經》研究尤具獨到見解。

學術思想與理論創見

  1. 「氣化學說」之闡發
    周氏對《素問·靈蘭祕典論》中「氣化則能出焉」提出創新詮釋,認為「氣化」雖為全身功能之總稱,然其核心動力在於「腎氣」。他指出,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腎氣充盛則三焦氣化有序,水道通調,臟腑機能方能正常運轉。此論深化了中醫對氣化與腎臟關係的認識。
  2. 「樞機氣化」調治觀
    臨證首重調節「樞機氣化」,主張少陽為樞,脾胃為中焦之樞,腎為下焦氣化之根。治病當以疏暢氣機為先,尤其注重少陽樞機與中焦升降的協調,擅用和解、宣透之法以恢復氣化平衡。

臨床特色與用藥風格

  1. 時令病辨治
    針對外感熱病,周氏主張「因時辨證」,強調六淫病邪與節氣變化的關聯。善用石膏清泄肺胃實熱,對高熱、煩渴之陽明氣分證,常以白虎湯加減取效,故有「石膏周」之稱。
  2. 虛勞證調理
    對內傷虛損,重視脾腎雙補,提出「虛勞不離乎腎,治腎不離乎精血」之說。擅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車、龜板等填補下元,並結合甘溫建中法以固後天之本。
  3. 脈診精要
    脈學造詣深厚,主張「脈貴有神」,注重浮沉遲數中兼察胃氣與根脈。尤精於辨析弦、滑、細等脈象於虛實夾雜證中的細微差異,臨床斷病常以脈為據。

用藥特長與代表方劑

  • 善用峻藥
    除石膏外,亦精於大黃應用,主張「邪去則正安」,對陽明腑實或濕熱壅滯證,常投大黃通腑泄濁,劑量拿捏精準,故另得「大黃周」之名。
  • 經典方活用
    推崇《傷寒論》方劑,如以小柴胡湯調理樞機不利之發熱,以腎氣丸加減治療腎氣虧虛之水腫,體現「古方新用」的靈活化裁思路。

著作傳世

《周雅南、李仲甫兩先生醫論輯存》收錄其重要醫論與醫案,內容涵蓋氣化理論探討、時病辨治心法及脈學經驗,為研究其學術思想之重要文獻。

周雅南融會儒醫,理論與臨證並重,其對氣化理論的發揮與樞機調治之法,至今對中醫臨床仍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