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於蕃>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於蕃:明代小兒推拿名家
生平與背景
周於蕃,字岳夫,明代湖北蒲圻人士,為明代著名醫家,尤擅長小兒推拿之術。其生活年代約為明朝晚期,具體生卒年不詳,但根據其著作《小兒推拿秘訣》的刊行年代(1612年),推斷其醫學活動主要集中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
學術貢獻
周於蕃在小兒推拿領域貢獻卓著,其代表著作《小兒推拿秘訣》系統地總結了明代以前的小兒推拿經驗,並融合自身臨床實踐,發展出一套以指代針、手法靈活的治療體系。該書不僅詳述了小兒常見病的推拿治療方法,更強調手法輕柔、辨證精準的原則,成為後世小兒推拿學的重要參考典籍。
《小兒推拿秘訣》的流傳與影響
周於蕃的《小兒推拿秘訣》問世後,歷代醫家多有增補修訂:
- 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嘉善醫家錢汝明對其進行增訂,編成《秘傳推拿秘訣》一卷,並附補遺一卷,進一步豐富了內容。
- 光緒十四年(1888年),寶應醫家張振鋆受丹徒張心樵之託,參訂周氏原書,編纂為《小兒按摩術》,使周於蕃的推拿理論更為系統化。
學術特色
周於蕃的小兒推拿術具有以下特點:
- 手法簡便:以指代針,適用于嬰幼兒體質特點,避免藥物副作用。
- 辨證精細:結合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根據小兒體質與病情,靈活運用推、拿、按、揉等手法。
- 注重經絡:推崇「以手代針」的理念,強調通過手法刺激經絡穴位,調和氣血,達到治病效果。
後世評價
周於蕃的推拿學術在明清時期廣受推崇,其理論與技術對後世小兒推拿的發展影響深遠,尤其在民間兒科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醫宗金鑒》等典籍亦多參考其手法,足見其歷史價值。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