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垣綜>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清代醫家周垣綜,字公魯,東海(今江蘇省境內)人氏。幼年體弱多病,及至成年潛心鑽研醫道,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任雍丘(今河南杞縣)幕僚期間,因醫術精湛而聲名漸顯,求診者眾,遂積累十餘載臨證心得,撰成《頤生秘旨》八卷。
此書詳載雜病辨治要旨,首重「四診合參」,尤重舌脈互證。其論脈法承襲《內經》「三部九候」之說,兼融李時珍《瀕湖脈學》精要,提出「脈隨四時變,貴在察其神」之診斷準則。運氣學說則本於《素問》七篇大論,強調「司天在泉」與臟腑病機之關聯,並結合當世氣候特徵加以闡發。
所附《本草偶拈》別具匠心,善用藥性「升降浮沉」之理,如論黃芪「甘溫益氣,佐防風則外達衛陽」,或謂梔子「輕清上浮,炒黑則引熱下行」,皆顯其臨證用藥之敏悟。
周氏學術特色在於融會金元四大家之長:取朱丹溪「陽常有餘」說以治江南濕熱證,宗李東垣「脾胃內傷」論療中州虛損,兼採張子和攻邪三法以祛實滯,呈現清代早期醫家兼收並蓄之風貌。《頤生秘旨》雖非醫林顯學,然其結合地域時令、靈活化裁經方的診療思維,於溫病學說興起前夕具承先啟後之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