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鉞>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鉞(清代醫家)

生平與學術背景
周鉞,字左黃,浙江余姚人,清代中醫學家。早年致力科舉,然亦深研岐黃之術,家藏醫書逾千卷,遍覽《內經》《傷寒》等典籍,融匯歷代醫家學說。其治學嚴謹,晚年醫術臻於純熟,臨床經驗豐富,聲名遠播,求診者絡繹不絕。後潛心著述,擇醫理中切實易懂者,輯成《香遠居醫學舉要》(成書於1851年),書中不僅摘錄前人精要,更闡發個人臨證心得,尤重藥物功效與脈證辨治。

醫學思想與著述特色

  1. 簡約實用之風
    《香遠居醫學舉要》以「舉要」為名,內容精煉,側重臨床實用。周鉞主張「由博返約」,書中剔除繁蕪,保留診療核心,如脈法強調「浮沉遲數」為綱,藥物分類則按性味歸經,便於初學者掌握。其論證處方,常援引《本草綱目》與《醫方集解》,融合時方與經方之長。
  2. 脈證合參與藥性闡微
    書中詳述脈象與證候對應關係,如「弦主肝鬱,滑主痰濕」,並附案例分析;藥物篇則細辨異同,如黃芩、黃連同屬苦寒,然黃芩擅清上焦肺熱,黃連偏瀉心胃之火,揭示其臨床應用差異。此類論述體現周鉞「因證施藥」的辨證思路。
  3. 融合諸家之長
    周鉞對金元四大家及溫病學說均有涉獵,書中可見調和脾胃(李杲思想)與清熱解毒(葉桂理念)並用之例,反映清代中醫理論的交融趨勢。

學術影響
《香遠居醫學舉要》雖非宏篇巨製,然其簡明扼要、注重實效的特點,對後世醫家臨床思維有所啟發。書中對脈學與藥物的系統歸納,亦為中醫教育提供重要參考,尤其適合初涉醫道者研習。周鉞之學術成就,彰顯清代地方醫家「以實用為本」的治學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