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周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湛
周湛,字文淵,北宋鄧州穰(今河南鄧縣)人,生於十一世紀,為進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於秘書省任著作佐郎,並通判戎州(今四川宜賓)。在其任職期間,見當地民眾患病時僅依賴巫祝祈禱,鮮少使用醫藥,遂致力於推廣醫學,破除迷信。
醫藥推廣與影響
周湛深感巫祝之弊,為導正風氣,取古代醫方,刻於石碑,廣為流傳,使當地民眾得以接觸正統醫藥知識。此舉不僅禁絕巫術濫行,更促使戎州一帶醫藥風氣興盛,奠定民間醫療基礎。其推廣的醫方內容雖未完整流傳,然推測應包含當時常見疾病之治法,如風寒濕痹、脾胃失調等證,並可能涉及針灸、藥石等中醫傳統療法。
歷史記載與勘誤
周湛之事蹟見載於史冊,然清代《醫部全錄》(排印本)誤記其名為「周洪」,後經考證修正。其作為反映宋代官吏對醫學普及的重視,亦體現中醫在古代社會文化中的實用性與權威性。
中醫專業連結
從中醫發展脈絡觀之,周湛推廣的「古方」可能源自《傷寒論》、《千金方》等經典,內容或涵蓋六經辨證、方劑配伍等理論。宋代為中醫理論系統化的重要時期,官方與地方皆積極整理醫籍,周湛之舉亦可視為此風潮下的實踐,對地方醫療水平提升具深遠意義。
(註:以上內容基於歷史文獻與中醫學理推論,具體醫方內容因史料未詳,未能盡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