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執中>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執中(1885-1969年)
生平與學術背景
周執中,字惠侯,湖南祁東人士,為近代著名中醫學家。幼時就讀於衡南船山書院,奠定紮實的傳統文化根基,後隨祖父潛心習醫,深得家學真傳。行醫足跡遍佈祁陽、桃源、衡陽、郴州、洪江等地,最終在長沙確立醫名。1949年後,受聘為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顧問,1957年獲頒國家衛生部銀質獎章,彰顯其在中醫學術領域的卓越貢獻。
學術思想與臨床特色
經典與臨床並重
周氏主張「治經典為醫者之要務」,強調中醫理論根基的重要性。他批判當時單純崇尚方藥的流弊,認為必須精通《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方能臨證靈活變化。
雜病治療特色
在內傷雜病治療上,周氏特別重視脾腎二臟的調理。其辨證思路源於李東垣「脾胃論」與張景岳「腎命學說」,主張:
- 脾虛者宜甘溫益氣,常用四君子湯加減
- 腎陽不足則投桂附地黃之類
- 陰虛火旺則以知柏地黃滋陰降火
溫病學創新
對溫病治療,周氏提出著名的「三護」法則:
- 護腦:早期使用羚羊角、鉤藤等清涼之品,預防熱陷心包
- 護陰:全程注重津液存亡,善用鮮生地、麥冬等甘寒生津藥物
- 護腸:慎防熱結陽明,及時運用承氣類方通腑瀉熱
此理論融合了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與吳鞠通三焦辨證的精髓,體現其對溫病傳變規律的深刻理解。
婦科診療成就
周氏於婦科領域造詣尤深,其診治特色包括:
調經特色
- 主張「氣血平調」為調經大法
- 慎用峻烈活血藥,以防耗氣傷血
- 經前期以疏肝健脾為主,常用逍遙散加減
- 經期則重視和血調氣,多選四物湯合香附、烏藥等理氣藥物
帶下病治療
- 區分白帶、黃帶、赤帶等不同證型
- 強調帶下不離濕,治宜健脾化濕為主
- 兼鬱熱者佐以清熱,腎虛者配合固澀
產後調理
- 重視產後「多虛多瘀」的特點
- 提倡生化湯加減應用,既化瘀又不傷正
- 強調產後顧護脾胃,慎用苦寒克伐之品
著作與學術傳承
周氏畢生勤於著述,重要著作包括:
- 《婦科手冊》:後被收錄於《婦科簡要》中,系統總結其婦科診療經驗
- 《周執中醫療經驗集》:彙編其內科、溫病等領域的臨床心得
其學術思想對湖南地區中醫學發展影響深遠,弟子眾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臨床流派。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