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智端>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智端(生卒年不詳),字子方,清代四川蓬溪人,為中醫傷寒學派重要醫家。出身醫學世家,祖父與父親皆以醫術聞名,自幼受家學薰陶,雖少時穎悟善文,後棄儒從醫,潛心鑽研醫典,尤精《傷寒論》,臨牀辨證縝密,用藥精當,聲譽卓著。

學術成就與特色

  1. 《傷寒六經定法》
    周氏以六經辨證為核心,系統梳理傷寒病傳變規律,強調「經絡臟腑氣化」三者結合。書中詳論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證治綱目,並輔以臨牀驗案,體現其「因經制方,隨證變通」之思想。
  2. 傷寒理論發揮
    繼承張仲景學說,進一步闡發「六經為病」的動態演變。提出「傳經之邪,必察其氣化勝復」之觀點,重視三陰三陽病機轉化的時序性與臟腑關聯性。對於少陰病虛寒證,尤重脾腎陽氣互根,善用溫補峻劑;對陽明腑實之證,則強調通下分寸,避免過伐胃陰。
  3. 臨牀診療風格
    周氏診病首重脈法,認為「脈象合參六經,可決生死機」。治療上融合經方與時方之長,如以桂枝湯加減調和營衛,或以柴胡劑斡旋少陽,皆顯其靈活化裁之能。

家學傳承

其醫術由長孫周天揚承襲,門人亦多傳其學,形成蓬溪地方醫派。周氏學說對清代川蜀傷寒學術之發展影響深遠,後世評其「守仲景之法而不泥古,識六經之變而善權衡」。

附註:周智端享年八十四歲,生平著述除《傷寒六經定法》外,另有醫案散見於地方志,然多散佚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