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周宗岳>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周宗岳

周宗岳,字鳳山,明代著名醫家,濱州(今山東濱縣)人。早年習儒,後轉而專攻醫道,師從名醫尹林庵,盡得其真傳,臨床診治屢見奇效。其醫術承襲自尹氏一脈,尤精於脈診,深諳氣血臟腑之理,於中醫診斷學頗有建樹。

周氏著作《脈學講義》,乃其畢生脈診經驗之總結,惜已散佚不傳。據後世醫家推測,該書可能承襲《內經》《難經》之脈學理論,結合臨床實證,闡述寸口三部九候之要,辨析浮、沉、遲、數等二十八脈象,並探討脈證合參之法,對明代脈學發展具重要影響。

明代中醫脈學重視「四診合參」,周宗岳之學說亦當循此框架,強調脈象與陰陽、五行、臟腑經絡之關聯。其師尹林庵為當時針藥並用之大家,故周氏醫術或兼具方藥與針灸之長,擅長透過脈象判斷病機,如氣滯、血瘀、痰濕等,並據此擬定治則,體現「辨證論治」之核心思想。

周宗岳之生平雖見載有限,然其學術淵源與明代醫林脈絡緊密相連。濱州地處齊魯,自古醫風興盛,受地域醫學薰陶,其理論或融合北方醫派務實特色,重視臨床驗效。此亦反映明代中醫「尊經崇古」與「實證創新」並行之趨勢。

綜觀之,周宗岳為明代脈學承先啟後之代表人物,其著述雖佚,然其學術脈絡可窺見當時醫家對傳統診法的精研與實踐,對中醫診斷學之發展具有一定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