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闢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闢著

「闢著」為中醫經典《素問·氣交變大論》所載之術語,用以描述自然界與人體因氣候劇變所呈現的病理現象。其字義取「劈裂」之象,喻指木質剛硬者受肅殺之氣摧折,而顯現斷裂、乾枯之態。原文曰:「肅殺而甚,則剛木闢著,柔萎蒼幹」,揭示過盛之金氣(肅殺之氣)克伐肝木,致使剛強之木質驟然折損,柔弱者則萎弱蒼白,內應於人體則提示肝系統受邪之病機。

中醫理論闡釋

  1. 五行與氣交變
    中醫以五行生克闡釋自然界與臟腑之互動。金氣過亢(如秋令肅殺太甚),反侮其所不勝之木,形成「木虛金乘」之病理。肝屬木,主筋脈、藏血,其性剛健而喜條達。若外感肅殺之氣,或情志抑鬱,皆可致肝氣鬱滯,久則化火或成瘀,甚者筋脈失養,肢體拘急,猶如「剛木闢著」之折裂。
  2. 病機與證候
    「闢著」之象臨床可見於肝陽化風或肝血虧虛之證。如眩暈、肢體震顫、筋脈拘攣等,皆屬肝木失柔,剛勁過亢之表現。《內經》強調「風氣通於肝」,若肝陰不足,陽氣亢逆,可致「諸風掉眩」,其病勢急驟,猶如木枝遭暴風折斷。
  3. 與「柔萎蒼幹」之對應
    相對於剛木折損,「柔萎蒼幹」則喻陰血耗傷之虛證。肝血不足者,可見目澀、爪甲枯槁、月經量少等,反映「柔不濟剛」之態。二者雖表象迥異,然皆源於五行生克失衡,提示治療需審其虛實,或滋水涵木,或疏肝理氣。

經典延伸

《素問·五常政大論》另言「堅成之紀,其動暴折」,與「闢著」互參,皆強調金克木之變局。後世醫家如張景岳註解「闢」為「摧拉」,進一步闡發此類病證多見於中風、癲癇等急症,其病位雖在肝,然與腎水虧虛、心火亢盛亦密切相關。

綜觀之,「闢著」一詞不僅描繪自然現象,更深植於中醫臟象學說,為臨床辨識肝系疾病之重要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