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肘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肘攣

肘攣為中醫證名,指肘部拘急痙攣,屈伸不利之症。《靈樞·經脈》載:「手少陽之別,……病實則肘攣。」明代醫家馬蒔於其注釋中闡釋:「邪氣有餘而實則為肘攣。」此症多因經絡受邪,氣血運行受阻,筋肉失養所致。

中醫病機

肘攣之病因主要與經絡阻滯相關,涉及手三陽、手三陰經脈,尤以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陽小腸經最為密切。邪氣客於經筋,阻滯氣血,致使筋肉拘急,甚則屈伸受限。《黃帝內經》云:「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故肘攣多由外感六淫、跌撲損傷,或內傷氣血,導致經絡痹阻。

證候辨析

肘攣之證可分虛實:

  1. 實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阻滯,氣血不通,症見肘部僵硬拘急,疼痛明顯,屈伸不利,遇寒加重。
  2. 虛證:多因氣血虧虛,經筋失養,症見肘部乏力,攣急時作,久病體弱,勞累後加重。

另可參見「攣」、「拘攣」等條,其病機類似,然部位不同,肘攣特指肘關節範疇。

治療原則

中醫治肘攣以疏經通絡、調和氣血為要。據證型可選針灸、推拿或中藥調理。

  1. 針灸:常取手三里、曲池、外關等穴,配合局部阿是穴,以通經活絡;虛證可加艾灸,以溫養氣血。
  2. 中藥:實證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虛證則選當歸活血湯或補陽還五湯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