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朱惠明>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朱惠明,字濟川,明代著名醫家,浙江長興縣人。早年攻讀科舉,然屢試不第,遂棄儒從醫,專心鑽研醫術。其醫術精湛,尤擅小兒科(古稱「啞科」),且醫德高尚,無論病患貧富老幼,皆一視同仁,深得邑人敬重。朱氏有一特異之處:每於治癒病患後,平素善辯之口反而緘默不語,此舉更彰顯其謙遜內斂之風範。

學術貢獻

  1. 《痘疹傳心錄》
    全書凡十六卷,為明代痘疹專著之重要代表作。痘疹(即天花與麻疹)於明代為小兒重症,朱氏結合臨床經驗,系統論述其病因病機、辨證分型及治療方藥。書中強調「痘疹之發,必由胎毒內伏,外感時邪而動」,提出「清熱解毒、透邪外出」為治療核心,並詳載「托裡透表」「涼血化斑」等治法,對後世痘疹治療影響深遠。現存多種版本,可見其學術價值。
  2. 《慈幼心傳》
    此書一卷,現僅存抄本。內容聚焦小兒養護與疾病調治,體現朱氏「重預防、調脾胃」的兒科思想。書中主張「小兒臟腑嬌弱,調理當以中和為度」,並收錄多首調理小兒疳積、驚風的經驗方,如「健脾消疳丸」「寧心鎮驚湯」等,反映其對小兒生理病理的獨到見解。

中醫理論特色

朱惠明承襲明代溫補學派之餘緒,卻不拘泥成法,尤重臨證變通。其治痘疹擅用「托補並施」之法,如《痘疹傳心錄》載:「虛者益氣托毒,實者清解透邪」,體現攻補兼施的辨證思維。此外,他強調「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用藥忌過用辛燥,常以甘寒養陰為主,此觀點與後世溫病學派「顧護津液」之說頗有相通之處。

歷史評價

明代醫林對朱氏評價甚高,不僅因其術精,更因其德厚。《長興縣志》載其「療疾不分貴賤,未嘗索謝」,而臨證嚴謹,「每處一方便反覆推敲,至夜深不輟」。其著作《痘疹傳心錄》被後世譽為「痘科圭臬」,清代《醫宗金鑒·痘疹心法要訣》亦多所採擷,足見其學術地位。

朱惠明之生平與醫著,展現了明代醫家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卓越成就,尤其對中醫兒科學的發展貢獻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