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朱錦榮>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朱錦榮,清代醫家,江蘇江陰人,出身於中醫世系。其家族七代行醫,醫脈綿延,至錦榮一代更見醫術精粹。幼承庭訓,浸淫於岐黃之道,深得家學真傳,終成一方名醫。

朱氏臨證,恪守"審證求因"之旨,問診細緻入微,尤重脈診與舌診之合參。其辨證思路宗法《內經》"四診合參"之訓,每於細微處見病機。用藥崇尚"輕靈透達"之法,善用經方加減,尤精於調和肝脾、疏解鬱滯之術,於內傷雜病辨治獨具心得。

其兄朱鴻九同為醫林翹楚,兄弟二人皆承家學而各有發揮。錦榮辨證精準,每能切中病所,效驗卓著,時人譽為"桴鼓相應"。觀其醫案,可見其於"氣機升降"理論運用純熟,處方常兼顧標本,重視五行生剋制化之理。

朱氏於溫病治療亦有獨到見解,繼承吳門醫派學術思想,重視"衛氣營血"辨證體系。對於濕熱病證,善用芳香化濁、淡滲利濕諸法,處方中常見藿香、佩蘭等藥對,體現其用藥精當之特色。

在內科雜症方面,朱錦榮繼承家傳心法,將"臟腑辨證"與"氣血津液"理論相結合,對於虛勞、鬱證、痰飲等病機錯雜之症,常以"調和肝腎"為要,佐以"理氣化痰",形成獨特治療風格。

其學術淵源可溯及金元四大家,尤以李東垣"脾胃論"思想影響為著,處方用藥注重顧護中焦,常於方中加入茯苓、白朮等健脾之品,體現"治病求本"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