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膽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膽火,中醫名詞,是指膽汁分泌過多,膽汁過於熱盛,導致一系列症狀的病理現象。

膽火的症狀主要有:

  • 眩暈:由於膽火上擾清陽,導致頭暈目眩。
  • 目黃:由於膽汁過多,流入血中,使目睛發黃。
  • 口苦:由於膽汁過多,流入口中,使口中發苦。
  • 坐卧不寧:由於膽火擾心,導致心神不寧,坐卧不安。

膽火的治療,主要以清熱利膽、平肝熄風為主。常用藥物有:羚羊角、丹皮、山梔、桑葉、連翹、龍膽草等。

膽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飲食清淡,避免過食肥甘厚膩、辛辣刺激之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膽火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