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朱田火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朱田火丹之中醫探析
病名源流
朱田火丹,最早見於隋代巢元方所著之《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九,列為小兒丹毒之一種特殊證型。巢氏於書中明言:「丹先發背起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瘡,謂之朱田火丹也。」其命名或與丹色赤紅如硃砂(朱田)及發病迅疾如火焰(火丹)之特徵相關,屬中醫外科「丹毒」範疇。
病因病機
本病之形成,主因風熱邪毒或胎火熾盛,搏結於肌膚腠理所致。小兒形氣未充,衛外不固,若素體陽盛,復感外邪,則火毒郁於血分,外發肌表而成丹疹。其病機特點為:
- 火毒熾盛:熱毒化火,循經外竄,鬱於血絡
- 氣血壅滯:血熱壅遏,肌膚失養,故見赤腫焮痛
- 傳變迅速:小兒為純陽之體,邪易化熱,故一日之內可遍及全身
臨床特徵
此病典型表現為:
- 發病急驟:初起於背部,24小時內迅速蔓延至周身
- 皮損特徵:皮膚焮紅灼熱,狀如塗丹,邊界清晰,可伴水皰或膿瘡
- 全身症狀:多見煩躁哭鬧、口乾渴飲、尿赤便結等裡熱證候
治法與方藥
歷代醫家多從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立法:
內治方藥
- 黃連解毒湯加減(《外台秘要》):黃連、黃芩、黃柏、梔子,佐以生地、丹皮涼血
- 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適用於熱入營血,神昏澹語者(現以水牛角代犀角)
- 五福化毒丹(《小兒藥證直訣》):專治小兒熱毒熾盛
外治諸法
- 金黃散(《醫宗金鑒》):天花粉、黃柏等分研末,蜜水調敷
- 紫草油塗搽:取紫草清熱涼血、化腐生肌之功
文獻探討
明代《證治準繩·幼科》進一步指出:「朱田丹色如赭,其熱如焚,當急瀉心肝之火。」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則強調此證「不可妄用辛溫」,以免助長火勢。
此病與現代醫學之「急性蜂窩組織炎」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相似之處,然中醫學更注重辨證論治,根據患兒體質與兼證靈活用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