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朱炎猛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朱炎猛旭

病證名,屬中醫眼科範疇,典籍記載見於清·呂熊飛《眼科易秘》。其症多發於盛夏時節,因暑熱之邪燔灼上炎,侵襲目絡所致。臨床表現為白睛紅赤腫痛,赤絲遍布,甚則紅障滿輪,伴有灼熱感、羞明流淚,或見眼瞼紅腫,若暑毒熾盛,可兼見頭痛身熱、煩渴等全身症狀。

病因病機
此證多因外感暑熱時邪,兼夾風火,上攻於目。暑為陽邪,其性炎上,易耗氣傷津,灼傷血絡;若素體肝膽火旺,或脾胃濕熱內蕴,內外合邪,則病勢更劇。

治法
清熱散邪、解毒涼血為主,佐以疏風退翳。

方藥

  1. 驅風散熱飲子加減(出自《審視瑤函》):

    • 基礎方:連翹、牛蒡子、羌活、薄荷、大黃、赤芍、防風、當歸尾、梔子、川芎、甘草。
    • 加減法:
      • 暑熱偏盛,加石膏、知母以清陽明氣分熱;
      • 血熱熾盛,加丹皮、紫草涼血解毒;
      • 若眵多黏結,加黃芩、桑白皮瀉肺熱。
  2. 外治法

    • 可用黃連煎湯外洗,或西瓜霜珍珠明目液點眼以清熱退赤。

鑑別診斷
需與「天行赤眼」(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相區別。朱炎猛旭多為季節性發病,與暑熱直接相關;天行赤眼則具強烈傳染性,發病不分時令,症見眼瞼腫硬、淚多如膿。

相關典籍
《眼科易秘》強調「暑氣熏灼,最易染人」,指出此證具一定傳染性,需注重清泄暑毒。另可參見《證治準繩·眼科》對「火熱目赤」之論述,以深化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