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膽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膽黃

膽黃是指因膽汁鬱積、分泌過多或排泄不暢,導致膽汁在體內淤積,引起一系列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黏膜、鞏膜、尿液發黃,大便發白,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發熱、寒戰和黃疸等。

治療和藥物

膽黃的治療主要以清熱利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常用的中藥包括茵陳蒿、大黃、黃芩、梔子、柴胡、白芍、陳皮和甘草等。

醫療文獻提到以下藥物和方劑:

  1. 黃芩湯

  2. 車前子散

預防方法

膽黃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2. 注意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2.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

  3. 《景嶽全書.雜證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