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茱萸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茱萸丹

病名:茱萸丹為丹毒之一種,屬中醫外科病證範疇,因其皮損色澤赤紅如茱萸,故名。此病最早記載於《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九,書中描述:「丹發初從背起,遍身如細纈,謂之茱萸火丹也。」意指其發病多始於背部,繼而蔓延全身,皮膚呈現細密紅斑,狀如織錦紋理。

病因病機
茱萸丹多因內有血熱,外感風火邪毒,或濕熱蘊結肌膚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熱毒熾盛,搏於血分,外發肌表,故見皮膚赤紅如丹,甚則腫痛灼熱。

臨床表現

  1. 皮損特徵:初起皮膚現紅斑,色如茱萸,漸次擴散,形如細密網狀紋理(「如細纈」)。
  2. 發病部位:多始發於背部,後可遍及全身。
  3. 伴隨症狀:或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等熱象。

鑑別診斷
茱萸丹與其他丹毒(如赤丹、白丹)需區分。赤丹亦屬熱毒為患,但皮色純赤無紋;茱萸丹則以「如細纈」為特徵,且病勢多纏綿。

治療原則
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為主,可選用:

  1. 內治
    • 黃連解毒湯加減,清瀉三焦火毒。
    • 犀角地黃湯(現多以水牛角代犀角),涼血散瘀。
  2. 外治
    • 金黃散或青黛散調敷,清熱消腫。
    • 針刺放血(如委中、大椎)瀉熱毒。

古籍考據
《諸病源候論》將茱萸丹歸為「火丹」一類,強調其熱毒屬性。後世醫家如《外科正宗》進一步闡述其與血分濕熱相關,治療需兼顧化瘀利濕。

備註
茱萸丹之名,既喻其色,亦暗指其病勢如茱萸之辛散,熱毒外發之象。臨證時需辨明虛實,熱毒盛者急清其火,若兼陰傷則佐以養陰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