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諸痛癢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諸痛癢瘡,是指各種瘡瘍在發展過程中引發的疼痛和瘙癢的症狀。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的記載,諸痛癢瘡都屬於心臟的病症。

諸痛癢瘡的成因主要與心火內盛和心經虛損有關。心火內盛會導致心經失去營養,經脈功能不協調,氣血運行不暢,最終引發瘡瘍的疼痛和瘙癢症狀。心經虛損則導致心陰不足,心陽過盛,同樣會引發瘡瘍的疼痛和瘙癢症狀。

諸痛癢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瘡瘍疼痛瘙癢:多見於皮膚表面,可能伴隨紅腫、灼熱和瘙癢等症狀。
  2. 心煩失眠:心火內盛時常見,患者可能有焦慮不安、失眠和多夢等症狀。
  3. 口乾舌燥:心火內盛時常見,患者可能有口乾、舌燥和少津等症狀。
  4. 尿黃便祕:心火內盛時常見,患者可能有尿黃和便祕等症狀。
  5. 面色潮紅:心火內盛時常見,患者可能面色潮紅、目赤等症狀。
  6. 舌紅苔黃:心火內盛時常見,患者可能有舌紅、舌苔黃等症狀。

治療諸痛癢瘡的方法主要是清理心火並養心陰。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藥治療方法:

  1. 生地黃: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2. 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3. 赤芍: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4. 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5. 黃芩: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6. 梔子: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7. 大黃:有瀉火通便、涼血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8. 芒硝:有瀉火通便、涼血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火內盛和心陰不足引起的諸痛癢瘡。

預防諸痛癢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等對心臟有負面影響的因素。
  2. 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和生冷的刺激性食物。
  3. 增強體質,透過適度鍛煉提升心臟功能。
  4.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總結來說,諸痛癢瘡是中醫常見的病症,治療上的重點在於清心火和養心陰。可以選擇適合的中藥如生地黃、丹皮、赤芍、黃連、黃芩、梔子、大黃和芒硝進行治療。同時,患者也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在飲食上應該避免辛辣、油膩和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此外,增強體質和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也是預防諸痛癢瘡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