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膽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膽病,中醫名詞,六腑病候之一。出自《靈樞·邪氣臟府病形》。因肝氣有餘、濕熱蘊膽、膽氣虛怯或猝受驚恐所致。肝氣與七情有密切關係,故膽病多有脅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狀。膽內藏清汁而主疏泄,所以膽液被阻,不得泄越,每致發黃。膽病有寒熱虛實之分。
據《脈經》卷二,「膽實者證見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乾、頭重痛、灑灑惡寒、脅痛。膽虛者證見眩、厥、痿、足指不能搖、躄、坐不能起、僵僕、目黃、失精(目巟)(目巟)。
《太平聖惠方》卷三:「若虛則生寒,寒則恐畏,不能獨卧,其氣上溢,頭眩口苦,常喜太息,多嘔宿水,心下澹澹,如人將捕之,咽中介介,數數好唾,是為膽虛冷之候也。」「若肝氣有餘,膽實,實則生熱,熱則精神驚悸不安,起卧不定,胸中冒悶,身體習習,眉頭傾萎,口吐苦汁,心煩咽乾,此是膽實熱之候。」
《儒門事親》卷七:「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矣。」
膽病有調肝利膽、清化濕熱、和解少陽、溫膽安神等治法。參見膽病各條。
膽病的症狀主要有:
- 脅痛:位於右脅下,脹痛、刺痛或隱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 發黃:由於膽汁排泄不暢,導致膽汁淤積,使皮膚、鞏膜、黏膜等變黃。
- 精神神志方面症狀:如易怒、焦慮、抑鬱、失眠等。
- 其他症狀:如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
膽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 調肝利膽:可用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等中藥治療。
- 清化濕熱:可用茵陳蒿湯、大柴胡湯等中藥治療。
- 和解少陽:可用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等中藥治療。
- 溫膽安神:可用溫膽湯、安神定志丸等中藥治療。
膽病的預防方法主要有: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膽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