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豬膽汁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豬膽汁導法

豬膽汁導法乃中醫外治法之一種,屬導便法範疇,首見於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此法以豬膽汁為主藥,輔以少量醋調和,經肛門灌入直腸,用以治療燥屎內結、大便不通之證。

歷史淵源與理論基礎

《傷寒論》原文記載:「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此段文字明確指出豬膽汁導法之適應證為津液虧耗所致之便秘,強調「不可攻之」,當以潤導為治。

中醫理論認為,豬膽汁性味苦寒,歸肝、膽、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潤燥通便之功。《本草綱目》載其「寒能勝熱,滑能潤燥,苦能降泄」,故對於熱結津傷之便秘尤為適宜。

製法與用法

傳統豬膽汁導法之製備如下:

  1. 取新鮮豬膽汁適量,以紗布過濾去渣
  2. 加入米醋少許(約膽汁量之十分之一)
  3. 調和均勻後,置於適溫
  4. 以灌腸器或導管徐徐注入肛門內

作用機理

從中醫角度分析,豬膽汁導法之療效機理主要有三:

  1. 潤燥滑腸:膽汁富含膽鹽等成分,能降低腸道表面張力,軟化燥屎
  2. 清熱解毒:苦寒之性可清泄腸道鬱熱,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3. 刺激腸蠕動:膽汁與醋之協同作用可促進直腸反射性收縮

臨床應用特點

豬膽汁導法主要適用於以下證型:

  • 陽明腑實輕證:邪熱初傳陽明,燥屎初結而未成實
  • 津虧腸燥證:高熱傷津或汗吐下後陰液耗傷所致便秘
  • 老年體虛便秘:氣陰兩虛,傳導無力者

此法與其他導便法相比,具有作用溫和、不易傷正之特點,尤適於不宜峻下攻伐之體弱患者。

與其他導法之區別

《傷寒論》中除豬膽汁導法外,尚記載蜜煎導法與土瓜根導法:

  • 蜜煎導法:以蜂蜜煉製而成,性味甘平,偏重潤腸,適於腸燥津傷
  • 土瓜根導法:用土瓜根汁,具活血化瘀之效,兼治瘀血內阻之便秘
  • 豬膽汁導法:清熱力強,尤適於兼有裡熱者

三者皆屬中醫外治導便法,然藥性各異,臨證當辨證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