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竹節骨折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竹節骨折傷

竹節骨,即中醫學所稱之「指骨」,為手指之骨節。竹節骨折傷,屬指骨骨折之病證,首載於《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八。此症多因跌撲、壓砸或撞擊手指所致,致骨斷筋傷,氣血瘀滯,經絡受阻。

證候表現
患處常見腫脹疼痛,皮色青紫,按之痛劇,手指屈伸不利,甚則功能喪失。若骨折端移位,則顯見畸形,或骨擦音聞及;若骨碎嚴重,或斷端刺破皮肉,則成開放性骨折,易染外邪,加重病情。

治法

  1. 手法整復:先施以牽引、端提、擠按等手法,使斷骨復位,尤其注重關節面之平整,以防後遺關節僵硬。
  2. 固定之法:以杉木皮或小夾板縛定,屈指位固定,保持功能位,避免過緊阻礙氣血。
  3. 內服藥物
    • 初期瘀腫甚者,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方用復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桃仁等)或七釐散;亦可選雲南白藥以散瘀定痛。
    • 腫消痛減後,續以續筋接骨為主,可服接骨丸(自然銅、乳香、沒藥等)或正骨紫金丹(當歸、血竭、骨碎補等),助骨痂生長。
  4. 外治法:後期關節僵滯,可用海桐皮湯(海桐皮、透骨草、當歸等)煎湯熏洗,以舒筋活絡,配合逐步屈伸鍛鍊,恢復靈活。

若骨折複雜,或開放性傷口染毒,需先清創解毒,再行手法或手術復位,必要時以牽引維持對位。此症貴在早期正確整復,並適時活動,以免筋絡黏連,遺留功能之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