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竹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竹簾
竹簾為中醫正骨器具之一,以竹片編織而成,見載於《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其形制多依患處需求裁製,或直接取尋常竹簾改作,旨在貼合肢體輪廓,以達固定之效。
製法與應用
竹簾取材自堅韌竹材,劈削成細薄竹片後編織成簾,質地輕而具彈性。臨床運用時,先以布帛纏裹骨折復位後的患處,再圍繞肢體包覆竹簾,外以繩索分段扎緊,使斷端穩固。若遇大關節(如股骨、髖部),則於竹簾外層加套杉籬(杉木條編製的固定架),藉其剛性補強支撐,防止關節錯動。
中醫理論依據
此器具設計契合「動靜結合」之正骨原則,竹簾的彈性容許患處微動,避免氣血壅滯,符合《內經》「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之理。相較於純剛性固定,竹簾能兼顧「固定」與「通絡」,促進局部血運,利於骨痂形成。清代《傷科匯纂》亦強調,竹器固定需「鬆緊得宜」,過緊則阻滯經脈,過鬆則失其約束之效。
歷史淵源
竹簾屬中醫傳統外固定技術,與杉籬、小夾板等同為「夾縛療法」代表。其淵源可溯至唐代《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所述「竹片縛定」之法,後世醫家逐步完善,至清代《醫宗金鑒》系統化記載其製式與操作。此器具反映中醫「因地制宜」的治療智慧,利用竹材天然特性,兼具透氣、輕便與可塑性,尤適於四肢長骨骨折。
與現代醫學對照
當代中醫骨傷科仍沿用竹簾於特定案例,其原理近似現代外固定支架之「彈性固定」概念,然竹簾更強調與體表經穴的貼合度。研究指出,此類天然材料固定可降低皮膚壓瘡風險,且便於調整鬆緊,符合骨折癒合不同階段的力學需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