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竹筒吸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竹筒吸法,又稱藥筒拔法、藥煮吸筒拔膿法,是一種外科技術,用特製竹筒於癰疽潰後吸膿外出。

《仙傳外科集驗方》中記載了竹筒吸法的具體做法:用竹一端留節,一端去節作筒狀,去竹之內皮,使竹筒壁薄而富彈性為佳。然後根據證情,選相應之藥物,同置鍋中煮沸,使竹筒變軟。乘熱將竹筒口急按瘡口,竹筒內呈負壓,則膿毒汁即可被吸出。

竹筒吸法多用於瘡瘍排膿不暢,或毒蛇咬傷後需急急拔其毒汁外出者。《外科正宗》中記載的用作煮筒之藥物有羌活、獨活、紫蘇、蘄艾、鮮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錢,連須蔥二兩。

竹筒吸法與拔罐同理,都是利用負壓將膿毒汁吸出體外。拔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而竹筒吸法則更強調吸出膿毒汁的作用。因此,竹筒吸法多用於治療癰疽潰後的膿液排出不暢,或毒蛇咬傷後的毒汁吸出。

竹筒吸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外科技術,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竹筒要用新鮮的竹子製作,並且要去除竹節和內皮,以免竹筒內壁粗糙,造成傷口感染。
  2. 煮筒的藥物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並且要將藥物煮沸至沸騰,使竹筒充分吸收藥物成分。
  3. 在吸膿時,要注意控制吸力,避免造成傷口出血。
  4. 吸膿後,要用消毒紗布覆蓋傷口,並且要注意保持傷口的清潔。

竹筒吸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外科技術,但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上幾點,以免造成傷口感染。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傷口,或者是合併其他疾病,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竹筒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