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主客配穴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主客配穴法
主客配穴法,又稱「原絡配穴法」,為針灸治療中重要的配穴原則之一,其理論基礎源自經絡學說與臟腑辨證。此法以「主穴」與「客穴」相互配合,主穴通常選取病變經脈的「原穴」,客穴則選取與之相表裡經脈的「絡穴」,透過原絡二穴的協同作用,調和陰陽、疏通經氣,以達治療之效。
理論依據
- 原穴:為十二經脈在腕踝關節附近的重要腧穴,是臟腑原氣輸注、留止之處。《難經》云:「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能反映臟腑虛實,並可調節本經氣血。
- 絡穴:十五絡脈由經脈別出之處,具有溝通表裡兩經的作用。絡穴既可治本經病證,亦能治相表裡經之疾患。
主客配穴法中,「主」指病變經脈的原穴,為治療主導;「客」則取與之相表裡經的絡穴,輔助主穴以加強療效。此配穴法體現了中醫「表裡相合」「經絡互通」的整體觀念。
臨床應用
主客配穴法主要用於表裡兩經同病,或臟腑經絡功能失調之證。例如:
- 肺經與大腸經同病:取肺經原穴「太淵」(主),配大腸經絡穴「偏歷」(客),可治咳嗽、氣喘兼見腸道不適。
- 脾經與胃經失調:取脾經原穴「太白」(主),配胃經絡穴「豐隆」(客),適用於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配穴示例
下表列舉十二經脈主客配穴之組合:
主(原穴) | 客(絡穴) | 對應經脈關係 |
---|---|---|
太淵(肺經) | 偏歷(大腸經) | 肺與大腸相表裡 |
神門(心經) | 支正(小腸經) | 心與小腸相表裡 |
太白(脾經) | 豐隆(胃經) | 脾與胃相表裡 |
太衝(肝經) | 光明(膽經) | 肝與膽相表裡 |
太谿(腎經) | 飛揚(膀胱經) | 腎與膀胱相表裡 |
大陵(心包經) | 外關(三焦經) | 心包與三焦相表裡 |
此配穴法不僅用於針刺,亦可應用於艾灸或穴位按摩,透過刺激原絡二穴,協調陰陽經氣,恢復臟腑平衡。其核心在於辨明病位所屬經脈,並依表裡關係選穴,體現中醫「治病求本」之思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