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煮針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煮針法,是古代將針具以某些藥物煎煮處理後再用於臨床的方法。出自《世醫得效方》。其法先用烏頭、硫黃、麻黃、木鱉子、烏梅等在瓷石器內先煎一日,洗濯後再用沒藥、乳香、當歸、花蕊石等再水煎一日,最後將針具「瓦屑打磨凈端直,松子油塗」貯以備用。

明代針灸家高武謂:「煮針非《素問》意,今依法煮之,以解鐵毒,此有益無害也。」(《針灸聚英》)近代針具已有改進,並有更為合理的消毒處理措施。上述煮針法,今已廢用。

以下是《世醫得效方》中關於煮針法的原文:

針灸之法,以針為刀,以藥為水,水能解毒,針能通經,故針必先煮,以解鐵毒。其法:烏頭、硫黃、麻黃、木鱉子、烏梅,各一兩,瓷石器內,先煎一日,洗濯後,沒藥、乳香、當歸、花蕊石,各一兩,水煎一日,瓦屑打磨凈端直,松子油塗,貯以備用。

煮針法是古代針灸醫師用來消毒針具的方法。由於古代針具多為鐵製,容易生鏽,因此需要用藥物煎煮來去除鐵鏽。煮針法所用的藥物多為具有解毒、消毒作用的藥物,如烏頭、硫黃、麻黃、木鱉子、烏梅等。這些藥物可以有效地去除針具上的鐵鏽,並且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煮針法是古代針灸醫師用來消毒針具的方法,但是隨著針具材料的改進,以及消毒技術的發展,煮針法已經不再使用。現在針灸醫師一般使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劑來消毒針具。

煮針法雖然已經廢用,但是它在針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煮針法是古代針灸醫師用來消毒針具的方法,它為針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