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杼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杼骨,又名膂骨,即第一胸椎棘突。
出自《靈樞·背腧》:“背腧,起於杼骨,上貫膂骨,下至肩胛骨,循肩胛骨下,入缺盆中,貫心包絡,屬心。”
杼骨,即第一胸椎棘突。《素問·骨空論》:“杼骨者,在胸中,上出於項,下入於缺盆中,貫心包絡,屬心。”
杼骨為背腧之起始穴,位於第一胸椎棘突下緣凹陷處,為背部重要穴位之一。主治背痛、肩背酸痛、胸悶、心悸、失眠等症。
杼骨穴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緩解疼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肩背痛、胸悶、心悸、失眠等症。
現代研究表明,杼骨穴可刺激交感神經,調節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可刺激迷走神經,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可刺激脊髓灰質,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睡眠;可刺激局部皮膚,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杼骨穴為臨床常用穴位,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但由於杼骨穴位於胸背部,皮下組織較厚,穴位深,不易操作,針刺時應注意深度,避免損傷組織。
杼骨穴的保健方法:
1、用手指按摩杼骨穴,每次3-5分鐘,可緩解背痛、肩背酸痛等症。
2、用艾條灸杼骨穴,每次5-10分鐘,可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
3、用溫水泡腳,每次15-20分鐘,可改善睡眠。
杼骨穴是背部重要穴位之一,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緩解疼痛的功效。平時可以多按摩、艾灸杼骨穴,以增強身體健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