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祝登元>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祝登元,字茹穹,清代著名醫家,龍丘(今浙江衢州)人。自幼聰穎,弱冠之年即為諸生,然其性淡泊仕途,潛心醫道,以精湛醫術聞名於世。

祝氏精通脈診,臨證善於察脈辨證,療效顯著,深受時人推崇。其代表著作《心醫集》二卷,刊行於1650年,內容涵蓋醫理、養生及醫事評論,頗具獨到見解。書中提出「十種養生處世之法」,強調身心調和、順應自然之理;另列「十種患病時弊」,直指當時醫療陋習,如「聽巫不聽醫」、「用本草諸書而不深知」等,批判盲目崇信巫覡或囿於醫書而未得真諦的現象,對後世醫家臨證思維與醫德修養影響深遠。

祝登元之學術思想融合儒醫之道,注重醫者仁心與學術嚴謹性。其脈學主張「察脈貴精」,強調四診合參,尤重脈象與病機之關聯,體現中醫整體辨證之精髓。此外,他對本草藥性亦有深入研究,提倡「用藥如用兵」,需明辨藥性、配伍與劑量,方能奏效。

《心醫集》不僅為醫家臨床指南,更蘊含豐富的養生智慧,如調息、節欲、養神等法,反映中醫「治未病」之預防思想。祝氏之論述,至今仍為中醫學研究與實踐提供重要參考,彰顯其於中醫史上之地位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