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祝源>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祝源(字春渠),清代浙江海鹽醫家,幼年失怙,以醫為業,侍親濟世。其學博採歷代醫典,尤精脈診辨證,臨證每奏奇效,聲名遠播。性行敦厚,樂善好施,時人譽之。

醫術特色與著作

  1. 《雜症匯粹》
    為祝源畢生臨證心得彙編,涵蓋內科雜病辨治,惜毀於戰火。從其殘帙推測,內容當涉及氣血痰鬱、虛勞積聚等證,反映其重視「辨證求因」與「標本兼治」的中醫思維。
  2. 《歌方集論》
    此書以同邑許栽所輯方劑歌訣為底本,經祝源刪補而成。收方七百餘首,按功效(如解表、瀉下、溫裏)、主治(如傷寒、婦科、痘疹)分類,便於記誦。書末附《人身譜》,闡述臟腑經絡與生理病理關係,融合《內經》理論與臨床實務,強調「形神一體」之整體觀。
  3. 未刊醫籍

    • 《傷寒箋注》:推測為註解《傷寒論》之作,或結合六經辨證與個人驗案,體現清代傷寒學派「以經解經」之風。
    • 《愣香館吟草》:詩文集,內容或涉醫理感悟,反映傳統醫家「儒醫相通」之文化底蘊。

學術影響

祝源承襲明清溫補學派餘緒,用藥或偏重溫養脾腎,然其方劑分類法對後世方書編纂具啟發意義。其脈診經驗,如重視「胃、神、根」三要,亦契合《瀕湖脈學》之旨,展現清代醫家對傳統診法的深化。

(按:清代醫家著述常因戰亂散佚,祝源生平僅見地方志零星記載,其學術全貌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