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蛀節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蛀節疔
病名
- 指手指處患脫疽者
出自《外科發揮》卷四。此症多因氣血凝滯、經絡阻塞,或外感邪毒,導致手指末端出現壞疽性病變。臨床表現為患處皮膚紫黑、乾枯壞死,疼痛劇烈,甚則潰爛脫落。其病因與「脫疽」相似,多與寒濕凝滯、氣血不足,或熱毒蘊結有關。治療上需辨明寒熱虛實,寒證宜溫經散寒(如陽和湯),熱證宜清熱解毒(如四妙勇安湯),並可配合外治法,如去腐生肌之藥膏。 - 即蛇節疔
出自《醫宗金鑒》卷六十八,屬「指疔」之一類。此症多因火毒蘊結,或外傷染毒,致手指關節處腫脹焮紅,形如蛇節,疼痛徹骨,甚則化膿潰爛。其病機為熱毒壅滯,阻遏經絡。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內服五味消毒飲或黃連解毒湯,外敷如意金黃散或拔毒膏。若膿成未潰,可切開引流,務使毒邪外泄。
中醫辨證要點
- 脫疽型蛀節疔:重在辨別寒熱,寒者患處冷痛,色蒼白或紫黯;熱者紅腫灼痛,伴發熱口渴。
- 蛇節疔型蛀節疔:以熱毒證為主,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或伴脈數、舌紅苔黃。
古籍延伸
《醫宗金鑒》提及,此症若延誤治療,恐致「筋骨暴露」,強調早期清解毒邪之重要性。而《外科發揮》則注重溫通之法,尤其對虛寒型脫疽,提倡「助陽以行血」的治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