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箸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箸針,又稱竹針、竹筷針,是一種中醫針具,由竹筷製成,可用於刺血或火針。

《外科正宗》中記載:「箸針,以竹筷扎針,作刺血或火針用。」

近代也有以竹筷頭橫扎數枚縫衣針作皮膚針用。

箸針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將竹筷削尖,並在尖端綁上棉花。
  2. 將竹筷插入患者的皮膚,並用力按壓。
  3. 拔出竹筷,並用棉花止血。

箸針具有以下作用:

  • 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可以祛風散寒,解表發汗。

箸針的使用禁忌如下:

  • 孕婦、兒童、體弱者不宜使用。
  • 有出血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不宜使用。
  • 對竹針過敏者不宜使用。

使用箸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使用前要將竹筷消毒。
  • 使用時要注意力度,避免刺破皮膚。
  • 使用後要用棉花止血。

箸針是一種簡單易用的中醫針具,但使用時也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