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抓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抓法

抓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最早記載於《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其操作要領為五指分開,以指腹及掌部滿把拿捏施術部位,力道需均勻深透,動作連貫而富有節奏。此法多適用於頭部、肩頸及肌肉豐滿之處,如四肢、腰背部等,能有效刺激經絡腧穴,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從中醫理論而言,抓法結合「按」與「拿」之特點,透過對皮部、筋絡的物理刺激,達到疏通經絡、調和營衛之效。其作用層次可達肌肉、筋膜,甚至影響深部氣血循環,故常用於緩解肌肉僵緊、氣滯血瘀等證。臨床上,抓法常與揉法、捏法等手法交替運用,以增強鬆筋活絡之效。

在應用上,針對頭部施術時,可循督脈、膀胱經等經絡走向操作,有助醒腦開竅;若施於四肢,則能鬆解局部結聚,改善關節活動。此外,抓法亦被歸類為「瀉法」之一,適度加重力道可發揮散結消滯的作用,但須依據患者體質與證候調整手法力度與頻率。

此手法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的治療原則,透過外治手法調動人體氣機,屬於推拿學中基礎卻重要的技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