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爪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爪甲

爪甲為中醫解剖結構名,泛指手指與足趾之甲,又稱「指甲」、「趾甲」。在中醫理論中,爪甲不僅是肢體末端的保護組織,更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尤其反映肝、筋及血脈的生理狀態。

中醫理論基礎

  1. 肝其華在爪
    《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指出爪甲的光澤、厚薄、韌性與肝血盛衰直接相關。肝血充盈,則爪甲紅潤堅韌;若肝血虧虛,則爪甲色淡、薄脆易裂,甚則凹陷變形。
  2. 與筋脈相繫
    中醫認為「爪為筋之餘」,爪甲乃筋絡延伸所成,與十二經筋相通。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之氣血皆通過經絡濡養爪甲,故爪甲異常可反映經絡氣血失調,如瘀血阻滯時,甲色紫暗;氣血不足時,甲床蒼白。
  3. 診病參考
    歷代醫家常觀察爪甲形態與色澤輔助診斷。如:

    • 甲色青白:多屬虛寒或血虛。
    • 甲色紫黑:提示血瘀或寒凝。
    • 甲面橫溝:或為熱病傷陰,或脾失健運。
    • 爪甲枯槁:常見於津液耗傷或久病精虧。

古籍記載與臨床意義

《證治準繩》提及「爪甲邊緣結膿,劇者爪皆脫落」,描述爪甲周緣化膿(類似今之「甲溝炎」),甚者指甲脫落,此多因熱毒蘊結或濕熱下注所致,治療需清熱解毒、化濕通絡。此外,《靈樞》亦載「病在筋,無食酸」,強調爪甲病變需調理肝筋,配合飲食禁忌。

與臟腑關聯

  • 肝血不足:爪甲脆裂、縱嵴。
  • 心陽不振:甲床淡白無華。
  • 脾虛濕盛:甲體腫脹,邊緣肥厚。
  • 肺氣不宣:甲面乾燥起屑。
  • 腎精虧損:甲根蒼白,生長遲緩。

綜觀之,爪甲為中醫「望診」重要一環,透過其形色變化,可窺探內在臟腑氣血之盛衰,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