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爪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爪枯

證名,指手足爪甲乾枯無光澤之症。此症多因氣血不足、津液耗損,或外感寒濕之邪,或肝臟功能受損所致。中醫理論認為,爪甲為「筋之餘」,與肝臟關係密切,肝藏血,主筋,其華在爪。若肝血充盈,則爪甲紅潤堅韌;反之,肝血虧虛或肝氣受損,則爪甲失養,呈現枯槁之態。

病因病機

  1. 氣血兩虛: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則推動無力,血虛則濡養不足,致使爪甲失於滋潤,呈現乾枯之象。《靈樞·經脈》指出:「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津液去皮節者,則爪枯毛折。」說明氣血不榮,可致爪甲枯槁。
  2. 津液虧耗:津液為人體陰液之一,具有濡養組織的作用。若因熱病、久病或過度耗損,導致津液不足,則爪甲失於濡潤,表現為乾枯無澤。
  3. 寒濕侵襲:寒濕之邪易阻滯經絡,影響氣血運行,致使肢末失養。《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云:「感於寒濕則善痹,骨痛,爪枯也。」說明寒濕痹阻,可致爪甲枯槁,並伴隨骨節疼痛等症。
  4. 肝血不足或肝氣鬱滯:肝主藏血,若肝血不足,或肝氣鬱結,疏泄失常,則爪甲失養。《素問·五臟生成篇》提到:「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指出過食辛燥之物,易耗傷肝血,導致筋脈拘急、爪甲枯槁。

治療原則
治療爪枯,當以調補氣血、滋養肝腎為主,兼以祛除寒濕或疏肝解鬱。

  • 氣血兩虛者,宜補氣養血,方如八珍湯歸脾湯
  • 津液虧耗者,宜滋陰潤燥,方如養榮湯(《雜病源流犀燭》載:「筋燥爪枯,必滋養其榮血也,宜養榮湯。」)。
  • 寒濕痹阻者,宜溫經散寒、祛濕通絡,方如獨活寄生湯加減。
  • 肝血不足者,宜補肝養血,方如四物湯加枸杞、何首烏等滋養肝腎之品。

古籍記載
爪枯之症,早見於《黃帝內經》,如《靈樞·經脈》與《素問·五臟生成篇》均提及其與氣血津液及肝臟功能的關係。後世醫家如《雜病源流犀燭》進一步闡述其病機與治法,強調「滋養榮血」為治療關鍵。

綜上所述,爪枯不僅是局部病變,更反映整體氣血津液及肝臟功能的失調,臨床需辨證施治,以恢復機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