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轉矢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轉矢氣
定義
轉矢氣為中醫證名,指腸中氣機轉動,時而排出氣體(俗稱「放屁」)的現象。「矢」通「屎」,故「矢氣」即指腸道排出的氣體。《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中記載:「陽明病,潮熱……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腸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此處指出,若患者服用小承氣湯後出現轉矢氣,則可判斷腸中有燥屎積滯,宜進一步攻下。
中醫病機與臨床意義
- 陽明腑實證:轉矢氣常見於陽明病,尤其是燥屎內結、腑氣不通的證候。腸道氣機受阻,濁氣不得下行,積聚而轉動,故見矢氣頻作。此時若伴隨潮熱、便秘、腹滿痛等症狀,多屬陽明腑實,宜用承氣湯類方劑通腑泄熱。
- 氣機鬱滯:若因情志不暢或飲食失調導致肝脾氣機鬱滯,腸道傳導失常,亦可能出現轉矢氣,並伴有脘腹脹悶、噯氣等症狀。此類情況需疏肝理氣、調和脾胃,如選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減。
- 脾胃虛弱:脾虛運化無力,水穀不化而生濕濁,濕濁與氣相搏,亦可致腸鳴矢氣。此類患者多伴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等,治療宜健脾益氣,如參苓白朮散加減。
古籍考證
《傷寒論集注》卷五云:「矢與屎同。矢氣者,屁乃矢之氣也。」此解釋明確指出「矢氣」即為腸道排氣之現象。此外,《醫宗金鑒》亦提及,矢氣的頻率、氣味及伴隨症狀可作為辨證依據,如臭穢者多屬熱證,無味或微腥者可能為寒證或虛證。
與「失氣」之異同
「失氣」一詞與「轉矢氣」相關,但涵義略有差異。「失氣」泛指氣體從腸道排出,可能無明顯腸鳴或氣轉感;而「轉矢氣」更強調氣機在腸中轉動後排出的過程,多與腑氣不通相關。二者皆屬腸道氣機異常的表現,但臨床辨證時需結合其他症狀綜合分析。
總結
轉矢氣作為中醫診斷的重要指徵,反映了腸道氣機的運行狀態。其成因可涉及實熱、氣滯、脾虛等多種病機,臨床需細辨兼症,以確定病性與治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