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轉陽過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轉陽過陰
轉陽過陰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其名源於中醫陰陽理論,意指通過手法調節陰陽氣機,使陽氣轉化、陰氣調和,以達平衡之效。此手法常見於小兒外感、食積或驚風等證,透過特定經絡與穴位的刺激,引導氣血運行,調和臟腑功能。
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人體健康依賴陰陽動態平衡。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受外邪侵擾或飲食失調,導致陽氣過亢或陰氣壅滯。轉陽過陰手法即針對此類病機,以「從陽引陰」或「以陰制陽」為原則,透過推拿調節經絡氣血,使亢奮之陽氣轉化為溫和之陰液,或疏通陰滯以涵養陽氣。
操作要點
- 手法應用:多以「猿猴摘果」為代表,結合推、揉、捏等輕柔手法,作用於特定穴位如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等,以調節氣機升降。
- 經絡選擇:注重任督二脈及手足三陰三陽經的配合,如推天河水(前臂正中)可清熱透邪,揉湧泉(足底)則能引火歸元。
- 力度與節奏:小兒皮膚嬌弱,手法需輕快柔和,以「徐而和」為度,避免過度刺激。
臨床應用
此手法適用於:
- 外感發熱:透過轉陽過陰,疏散表邪,調和營衛。
- 脾胃失調:緩解食積腹脹,促進運化功能。
- 夜啼驚風:安神定志,平抑肝陽上亢。
與其他手法的區別
相較於「清天河水」偏重清熱,或「運八卦」主調氣滯,轉陽過陰更強調陰陽轉化的動態過程,需結合患兒體質辨證施術。
古籍記載
《小兒按摩經》提及「猿猴摘果」等手法,雖未直接命名「轉陽過陰」,但其操作內涵與陰陽調理理念相通,後世醫家逐步完善此術式理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