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莊壽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莊壽山

莊壽山,字越堂,清代醫家,生平籍貫不詳。曾任太醫院駐署官,授七品吏目,屬清代官方醫療體系之低階職官,專司宮廷醫務輔佐工作。

學術背景與職務

清代太醫院為官方醫學核心機構,分設院使、院判、御醫、吏目等職,莊氏所任「吏目」為基層醫官,需通曉醫理並協助臨床事務,反映其具備紮實中醫基礎。太醫院醫官多需通過嚴格考選,故推測莊氏熟諳《內經》、《傷寒論》等經典,並掌握當時主流醫術,如溫病學派或經方應用。

歷史定位與貢獻

雖史料記載有限,然清代太醫院醫官普遍參與醫案整理、方劑校勘等事務,莊氏或曾涉足宮廷醫籍編纂,或協助疫病防治。清代中葉醫學重視臨證實效,吏目職責常涉及藥材辨識、脈案記錄,其專業能力當涵蓋診斷與方藥調配。

中醫專業關聯

  1. 太醫院體系:清代醫官制度嚴密,吏目需兼通理論與實務,尤重脈學與方劑配伍,莊氏之職反映其對「四診八綱」之嫻熟。
  2. 時代醫學特色:清代溫病學興盛,太醫院醫官多受葉天士、吳鞠通學說影響,莊氏可能涉獵《溫病條辨》等著作,擅長外感熱病調治。
  3. 官修醫籍參與:乾隆後《醫宗金鑒》等官書編訂,基層醫官或協力考證,若莊氏曾參與,其學術或傾向「尊經崇古」之風。

莊壽山之記載雖簡,然置於清代醫學脈絡中,可窺見其作為體制內醫者的專業角色,反映當時官方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