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撞刺生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撞刺生翳
病證名,首載於《世醫得效方》卷十六,屬外障眼病範疇,亦稱「撞刺生翳外障」。此症多因外物撞擊、刺傷眼部,或風熱邪毒乘虛侵襲,導致黑睛(角膜)受損,氣血瘀滯,翳膜滋生而成。
病因病機
- 外傷因素:眼部受外力撞擊、異物刺入,損及黑睛表層,絡脈受損,氣血失和,翳障遂生。
- 風熱乘襲:外傷後腠理不密,風熱邪毒侵襲,與局部瘀血相搏,化熱生翳。
- 肝經鬱熱:肝開竅於目,若肝經素有鬱熱,外傷後更易引動火邪上炎,加重翳膜凝結。
臨床表現
- 主症:黑睛表層出現灰白色或淡黃色翳障,邊緣不清,或伴畏光流淚、目赤疼痛。
- 兼症:若風熱熾盛,可見胞瞼腫脹、白睛混赤;若瘀血內停,則翳色暗滯,久不消退。
治法與方藥
- 清熱解毒:適用於風熱邪毒偏盛者,方選《銀翹散》加減,或黃連解毒湯清瀉火毒。
- 活血退翳:若瘀滯明顯,可用《桃紅四物湯》合《撥雲退翳散》,活血化瘀、退翳明目。
- 外用療法:配合中藥熏洗(如菊花、桑葉煎湯)或點眼藥(如珍珠末、熊膽眼藥水),以清熱消翳。
古籍考據
《世醫得效方》提及此症與外傷相關,後世醫家如《審視瑤函》進一步闡述:「撞刺之翳,先除其瘀,後調其氣」,強調外傷後需分階段調治,先化瘀通絡,再清熱養陰。
此症預後與治療及時性密切相關,早期干預可避免翳障深入,影響視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